曼哈顿,究竟如何成为了现在的曼哈顿
曼哈顿是一个狭长的岩石小岛,四周由水环绕。中间有一个巨大的城市绿肺中央公园。这座城市的主要发展历程和城市结构以1876年中央公园的建成为标志。
20世纪之初,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纽约曼哈顿人口激增,因此曼哈顿大部分的公寓建于20世纪最初的十几年。而大致在1912年的时候,公寓楼取代联排别墅成为曼哈顿城市住宅的主要形态。当初纽约的建筑师纷纷到欧洲的罗马、巴黎学习欧洲最流行的建筑艺术,试图在美洲地图上建立一个“新的巴黎”。
比如,在曼哈顿上西区河畔旁的河滨大道(Riverside Blvd),就是模仿欧洲的河滨建筑群而设计修建的。因此,至今河滨大道任然保有很多当时的欧式豪宅(Mansion)。这些保留下来的欧式风格建筑,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痕迹与见证。
博狗中国
纽约房地产界把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前修建的公寓称为“战前公寓(Pre-War Building),而将二战之后,90年代修建的现代公寓楼称为“战后公寓”(Post-War Building)。新大楼常泛指90年代后近20年新修建的大楼。而有趣的是,这三种类型的公寓恰好迎合了来自世界不同地区与国家的客户。
从欧洲来到曼哈顿生活的居民往往对十几层高的战前公寓情有独钟,似乎住在这样具有很多设计细节的建筑让他们有种回到故土的感觉。慵懒地躺在公寓的沙发椅上,手中的一杯红酒便可勾起他们对故乡的无限回忆。
而战后公寓往往超过20层,甚至高达30层以上,这样高耸如云的建筑往往修建在一个城市中的新发展的地区。例如,在曼哈顿岛两端靠近东和以及西边哈德逊河区域则是战后楼集中建设的区域。相对于战前公寓较强的艺术性,战后建筑更加注重房屋的功能性。户数增加,户型简化,层高降低,高性价比的战后公寓受到大量在城市工作的中产阶级人群欢迎。
近20年来新修的大楼以Condo为主,即为全产权公寓。90年代亚洲经济腾飞,这类新建筑吸引了来自日本、韩国、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等地的投资人。同时,来自欧洲、南美、中东地区的投资人也非常看重高端物业。而90年代以后,得益于纽约市市长的整治,该市犯罪率的大大降低,因此高净值人士开始把目光投向曼哈顿,他们看到了这里活跃的经济活动与世界商业中心的地位,也认为这里是配置美金财富与资产的好地方。自此,“高端物业”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地产市场,新的大楼以玻璃外墙和城市景观为主要卖点。举例来说,修建于哥伦比亚圆环的时代华纳双子塔的独家卖点便是从其窗户眺望所得到的中央公园和哈德逊河的美丽景观。
2008年的经济危机,将曼哈顿房产市场推向风口浪尖的位置。而其从危机中的复苏,也标着地产行业迎来了更温暖的春天。
2010年后,中国资本开始涌入曼哈顿,而新大楼公寓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新的建筑极具多样性,不仅有高层玻璃单体建筑,还有些建筑保留了“初心”,即对传统生活仪式感的保留,客厅是客厅,厨房是厨房。每个户型具有独立性,但同时与社区河自然保持了“亲密关系”。而这一建筑理念源于一位建筑界极具影响力的大师Robert A.M.Stern,他倡导回归过去,因为他害怕未来城市都将如出一辙,失去个性。
于是最近5年,纽约开发商又开始从过去寻找灵感,开始使用石材建筑高层建筑,结合现代建筑的大窗设计,成为“新派仿战前公寓”。目前从价位和市场反应来看,“新派仿战前公寓”由于其品质和艺术工艺成为投资人亲睐的一种类型,自然价格也是不低。
曼哈顿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方之一,每平方千米有26,668的人口。巨大的人口流量是曼哈顿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它繁荣发达的标志。
曼哈顿娱乐
曼哈顿的发展过程看似非常复杂,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不论多么发达的经济或文化娱乐产业中心,都离不开地理交通优势、人口流量优势、人才资源优势和品牌价值优势。投资者们与其说是青曼哈顿娱乐睐曼哈顿,不如说是看中了这些区位优势。